揭示CAR-NK细胞代谢适应性的丧失是肿瘤抵抗的关键机制
2024-11-06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自然杀伤细胞(CAR-NK)丧失代谢能力是治疗抵抗性的一个关键机制:输注到体内的CAR-NK细胞逐渐丧失与肿瘤细胞竞争营养的能力,导致肿瘤复发。 这项研究表明通过基因改造使CAR-NK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5(IL-15),可以增强这些细胞的代谢能力,并提供更持久的抗肿瘤反应。与单次输注相比,两次输注表达IL-15的CAR-NK细胞可提高存活率。 他们说,“了解这种治疗抵抗性机制有助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以确定我们可以减轻或规避这种治
我国科学家揭示糖尿病跨代传播新机制
2024-09-04对症治疗是过去治疗慢性病的一种常见方法。例如,糖尿病的治疗是通过控制葡萄糖的增加和用胰岛素缓解多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如何预防糖尿病在科学界和医学界仍然是一个谜,发现这种疾病的起源以进行早期干预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教授课题组发现了糖尿病代际传播的新机制。他们的研究表明,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对环境敏感的窗口,它赋予下一代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易感性。 教授对母体对其后代的潜在影响很感兴趣。为此,她带领她的课题组对不良的母体环境因素引起的成年后代的疾病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暴
科学家揭示人类糖尿病和心脏病发病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4-09-04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在不断攀升,而糖尿病患者经常面临着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增加,近日,研究人员揭示了糖尿病和心脏病这两种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研究者表示,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个体的四倍,这或许就使得临床医生认识到需要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发病风险,而不仅仅是管理其机体的葡萄糖或血糖水平。 研究者说道,积极的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戒烟、减肥、多锻炼、健康饮食并控制机体血压或许都能促进机体更好的心脏健康,而有研究表明,通过实现对这些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良好控制,我们不仅能明显改善
揭示促进人类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多种因子
2024-08-20最常见的肝脏疾病—酒精相关肝脏疾病每年会导致全球50万人因肝硬化而死亡,这类疾病的存活率极低且患者的疗法选择非常有限,ALD的两种表现形式预后较差,即酒精相关肝炎和酒精相关肝硬化。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调查AH和AC发生的根本原因时,观察到,这两种疾病中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的多种蛋白或许会发生明显改变,这些蛋白质或许有望作为特殊的生物标志物或疗法靶点。 研究博士说道,狠毒AC和AH患者都并不清楚其机体具体的病情,同时其可供选择的治疗性手段也相对较少,而且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目前COVI
揭示存在于线粒体中的酶DHODH保护细胞免受铁死亡,有助开发出新的抗癌疗法
2024-08-13线粒体中的关键酶DHODH(6-磷酸脱氢酶)近期被发现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它在抵御一种名为铁死亡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铁死亡是一种由过量铁离子积累引发的细胞自杀过程,常在癌症中出现,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但也可能误伤正常细胞。DHODH通过调控铁代谢,防止过多铁离子积聚,从而保护细胞免受铁死亡的威胁。 这一发现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未来的研究可能围绕DHODH抑制剂进行,设计出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抑制癌细胞的铁死亡防御机制,增强化疗或放疗的效果,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这将有望
新揭示!胃癌细胞和巨噬细胞新的正反馈环路
2024-08-08胃癌是一种常见但无法治好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它是导致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尽管以手术切除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不断迭代,但GC预后仍然很差,5年生存率不超过30%。这一方面归因于肿瘤的恶性表型;另一方面,肿瘤微环境起着必不可少的“帮凶”作用。缺氧和炎症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对TME的了解增加有助于胃癌的进展和预后,但巨噬细胞和GC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近日,研究确定了一个控制GC中癌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正反馈环路,这有
揭示癌细胞通过产生ESCRT修复细胞膜损伤抵抗T细胞攻击,有助开发新的癌症疗法
2024-08-02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能够通过修复由T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在其膜上造成的小孔而在攻击中存活下来。描述了他们如何使用高分辨率成像来了解当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T细胞攻击癌细胞时发生的情况。 之前的研究已表明,CTL杀死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以及癌细胞的方式是通过附着在目标细胞上,然后释放出两种蛋白毒素:穿孔素和颗粒酶。穿孔素在目标细胞的膜上产生小孔。随后,颗粒酶通过这些小孔进入目标细胞并引发细胞凋亡,这是正常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了解到癌细胞如何对这种攻击作出反应
重大发现!揭示两种线粒体分裂方式
2024-07-21呼吸是“只是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这类似于灯或点燃的蜡烛的工作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呼吸的动物是名副其实的易燃体,它们燃烧并消耗自己”。但是这种“燃烧”是如何在细胞中得到控制的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些关于动物细胞呼吸的细胞器的意外发现。这些作者利用超分辨率显微镜对线粒体分裂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定义了两种空间上不同的分裂类型。中区分裂发生在这种细胞器的中心位置,而外围分裂则发生在线粒体的两端。这两种分裂类型在猴子Cos-7细胞中发生的频率相似,而中区分裂在小鼠新生心肌细胞中更为频繁发
开发出能揭示人类机体遗传突变最早期迹象的新型HiDEF测序技术
2024-07-01HiDEF-seq技术就能以极高的准确性检测双链突变,每分析100万亿个碱基对大约就会读取一个记录错误。 突变是组成DNA代码的分子“字母”发生的变化,而DNA代码则是所有活细胞的蓝图,其中一些改变对机体几乎没有影响,但其它变化则会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发生。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引入乐意一种称之为HiDEF-seq的原始技术,其或能准确检测突变发生之前DNA代码中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 研究者表示,这种名为HiDEF测序的新技术能促进他们对健康细胞和癌细胞中突变发生基本原因的理解,以及随着人类年龄增
揭示中性粒细胞脂质转移在肺癌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4-07-01中性粒细胞脂质转移在肺癌的过渡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研究发现,肺癌细胞会诱导周围正常细胞产生大量脂质,这些脂质通过细胞膜转移至中性粒细胞,形成一种被称为“脂质陷阱”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中性粒细胞被“武装”成为肿瘤微环境中的“移动哨兵”,它们携带着脂质,增加了肿瘤的侵袭性和迁移能力。 中性粒细胞脂质转移不仅有助于癌细胞的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还能促进肿瘤微环境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速肿瘤的发展。同时,这种脂质转移也可能触发免疫抑制机制,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有利于肺癌的进展。 因此,理解并干预中性粒